
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,就是我們傳統的中秋佳節。因為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稱為中秋。在中國的農歷里,一年分為四季,每季又分為孟、仲、季三個部分,因而中秋也稱仲秋。
中秋夜,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,也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。遠在他鄉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稱“團圓節”。在這些天里,各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,會舉辦很多不同的傳統活動,但是我們這邊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,說“過了八月十五,家家關門閉戶”。為啥會這么說呢?
其實意思就是過了八月十五之后家家都會門窗緊閉,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。常常在農村的人可能會知道,在白天的時候一般農村家家大門都是開著的,因為知道家里沒有什么特別重要的東西,不用怕被別人偷了什么,而且家家戶戶間所隔的位置也比較小,你不在家的時候,隔壁的人可以幫你看著門,不用擔心會有心懷不軌的人進房間,只有很少的時候很多人都出門干農活,或是去很遠的地方,才會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。
八月中旬關門是因為時間剛好是秋分過后,到了農民最忙碌的“三秋”時期,每年到這個時期,可能村子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忙于“秋收、秋耕,秋種”,為了能夠提高種植的效率,村里一大家子人可能都會上上陣幫忙,這樣就形成了,家家沒人,所以也只能家家門窗緊閉。
再來說說為什么八月十五之后晚上要關門?這是因為,秋分之后不久就會到達寒露,“寒露過三朝,過水要尋橋”。寒露之后的溫度就與秋分截然不同了,我國很多地區氣溫都會降到10攝氏度左右,“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要穿棉”,秋天之后氣溫會逐步降到負數,這時候在農村,很少有幾家會有空調制暖,只能依靠棉被來取暖,可如果不關門不關窗,上晚的時候就很難把被子弄熱,也很容易傷風感冒。
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,每年到中秋,國慶期間,“每逢佳節倍思親”,而且會有很多平常一直在工作的年輕人開始放假,這個時候農村里的很多老人,要不就是跟孩子一起出去旅旅游,好好抓緊這時間較短的假期跟爸爸媽媽好好相處相處,要不就是很多老人因為太想念孩子,會自己一個人,或者帶著老伴兩個人跑到其他城市里,去跟孩子親近親近。這也是在八月十五左右,農村人門窗緊閉的原因。